信息公開
Information Disclosure
10月22日
第二十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頒獎大會舉行
由中鐵城投投融資建設的
成都軌道交通7號線工程
榮獲第二十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這是成都軌道交通7號線工程繼被評為
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國家優質工程后
榮獲的又一國家級大獎
成都軌道交通7號線是成都市中心城區沿二環附近敷設的一條閉合環線,連接成都市6大主城區,串聯東、南、北火車站及城北客運站等重要交通樞紐,銜接二環快速高架,是國內首條一次性建設開通的全地下結構環形線路,于2017年12月開通。
面對線路穿越建(構)筑物多、任務規模大、施工難點多、建設工期緊、制約因素多、地質條件極其復雜、施工環境風險突出等不利因素,在成都軌道交通7號線工程建設過程中,中鐵城投聯合各施工單位積極推廣運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其中,積極應用建筑業新技術10大項45小項,自創新技術9項(不含課題中的分項技術)。
設計創新
從創新地鐵地下車輛基地設計理念入手,首創國內環線地鐵上下重疊全地下式車輛基地模式、地鐵地下車輛基地“軌道+物業”“軌道+景觀”綜合開發模式,創新地下停車場結構防水措施設計、節能減排與綠色環保設計理念與方法以及地鐵與其他市政工程同步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模式,在通信方面構建了成都地鐵首張通信傳輸骨干網。
途徑古蜀文化的發掘地金沙遺址,以“太陽神鳥”演繹成都城市文化蘊含,將太陽神鳥LOGO與燈具造型相結合,作為共性文化元素貫穿全線,即滿足功能需要,又體現文化訴求。
技術創新
針對成都地質特點,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國產盾構機,增加刀盤噴水防堵裝置,發明并運用精確控制的同步注漿控制系統,解決“結泥餅”等難題。
首創盾構洞門延伸鋼環始發技術,研發快速頂推盾構過站施工技術,有效提升成都砂卵石地層盾構施工技術,解決了大跨度、大長度預力混凝土板預力筋水平及豎向定位不精準等難題。
研發并應用多項“四新”技術,首創地下隧道虛擬雙導線控制測量技術、盾構接收段近距離下穿帶壓大管徑污水管技術,通信首次采用軟交換技術、動照增加消防電源監控技術,有效解決地下隧道導線控制測量點位布設、測量效率、測量成本、施工工期間相互矛盾等問題。
成都軌道交通7號線工程曾創下多項
“首”“第”“最”
1 國內首條一次建成的最長地鐵環線。 2 西南地區一次性設計并開通換乘站最多的線路,是成都地鐵進入網絡化運營新時代的標志。 3 國內首次設計、實施地鐵雙層地下停場及地下車輛段,地下車輛基地建造技術屬國內一流水平。 4 在成都首次成功實現“軌道+物業”綜合開發模式,并結合同步建設成都軌道交通指揮監控的“最強大腦”——線網指揮中心(COCC)。 5 在成都首次采用新車車輛異地調試,保證工程順利開通運營。 6 在成都首次實現地鐵車站與其他市政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或分期)實施,7座地鐵站與市政橋梁(下穿)同步建成運營。 7 首次創造性采用車站站臺在既有建筑下方暗挖施工,保證工程順利實施。 8 在成都地鐵首次采用A型車,是成都地鐵開始轉向A型車運營新時代的標志。 9 為成都地鐵構建了首張通信傳輸骨干網。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簡稱詹天佑大獎,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聯合設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的全國建設系統工程獎勵項目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首批核準的科技獎勵項目,也是中國土木工程領域工程建設項目科技創新的最高榮譽獎、“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獎”的主要獎項。獲獎項目均為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應用方面成績顯著的優秀土木工程建設項目,被稱為建筑業的“科技創新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