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開
Information Disclosure
5月29日,西昭高速公路項目重點工程——北山村三號大橋首根薄壁空心墩封頂,成為全線第一個封頂的橋墩,這是中國中鐵抓住當前施工黃金時間,加快西昭高速建設取得的良好成果。
西昭高速公路項目是G7611都勻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中的重要組成路段,起于云南昭通(川滇界),經四川省涼山州金陽、布拖、昭覺、西昌、喜德5縣市,止于西昌市,路線全長166.405公里,橋隧比72.57%,概算總投資約314.17億元,全線設春江樞紐、蘆稿樞紐、地洛、塘且、昭覺樞紐、四開、灑拉地坡、普詩、西昌北、小廟等10個互通。該項目是攀西經濟區便捷溝通相鄰省份,打通對外通道的主要經濟干線和主要出入口公路通道。項目的建設,不僅解決了樂西高速公路到昭覺后與西昌的連接問題,還從根本上解決了涼山州東五縣對外大通道的問題。建成后,涼山州東五縣到西昌的時間,將從現在的3至6小時,普遍縮短到1小時內,大大提升通行效率和行駛安全。
西昭高速北山村三號大橋位于西昌市和喜德縣境內,橋梁路線橫跨邛海水源之一的東河河谷。大橋空心墩共計16根,墩高在60米至65米之間,大橋處于全線唯一一條IX級烈度地震斷裂帶上,橋梁結構按照高等級抗震要求設計。
北山村3號大橋開工以來,直徑2.8米的樁基施工首先遇到九級地震帶的攔路虎,根據設計要求孔深平均超40米,可地表以下短短20米就遇到三個地質夾層,鉆進過程中不斷坍孔,施工一度陷入停滯。
面對困難,承擔施工任務的中鐵六局呼和浩特公司項目部詳細收集鉆進渣樣,制作三維立體“地質柱狀圖”,在對接設計的同時探索不同巖層的護壁方案,憑借超長鋼護筒直接“坐”入基巖、膨潤土造漿和低標號素混凝土先灌后打等多種措施,攻克在九級地震斷裂帶鉆進直徑2.8米、孔深超40米的兩大施工難題。
首根封頂的右幅4號墩柱高61.5米,上部結構完工后橋面總高達到67米,相當于22層樓房在河谷中拔地而起。為應對未來百年內可能發生的大型地震,墩身設計為截面積小、截面模量大、自重輕、結構剛度和強度較好的薄壁空心墩,墩柱底寬3.613米,墩柱頂寬2.08米,墩身80:1坡度漸變上升,為標段重難點及控制性工程。
項目部針對薄壁空心墩垂直落差高、測量精度要求高、安全風險高的“三高”特點,召開技術專題會,確定液壓爬模工藝方案。澆筑后,為應對經常晝夜溫差15℃以上的現場環境,保證墩身混凝土質量,項目部采用智能噴淋養護工藝,通過蓄水箱、120米高揚程水泵、時間繼電器、輸水管、噴淋管組成的智能噴淋系統,一次安裝,循環使用,大幅度減少勞動力,噴射均勻的水幕對墩身全面覆蓋,保證養護期內墩身始終保持濕潤狀態,較好解決了高墩養護難的問題。多種先進工藝的應用,保證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目前,隨著雨季的到來,為北山村3號大橋的超高空施工帶來了挑戰,項目部已提前制定了雨季施工方案和超高空作業方案,將以保質量抓進度為主線,以安全施工為基本,通過加大現場資源配置、優化施工方案、加強技術培訓等措施辦法,克服不利因素,確保實現5天模板爬升一次的既定目標,順利完成工期節點任務。(文/圖 鄧金城 苗佳亮 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華)